2023年山东省教师资格笔试每日一练答案【5.19】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3)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题干中老师偏向了成绩好的安安,而批评了成绩差的晓军,体现了老师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因此,D项正确。
A项:“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老师能够促进学生成绩、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等全面的发展。题干中并未涉及这一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因材施教强调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题干中并未涉及这一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B。本题考查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题目中马老师没有回答东东的问题,并且批评东东,没有关注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表明了马老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B项正确。
A项: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例:杜绝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儿童教育成人化的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不平衡性是指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例:2 ~ 5岁是口头语言的快速发展时期,而其他时期发展相对缓慢。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例:青春期孩子在生理方面逐渐成熟,但心理方面的思维和情感还远未达到成熟程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整体性是指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理念中素质教育观部分的内容,重点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脑力和体力的协调发展,是知识和能力的平行发展。结合题意,学校将音体美和语数外分为了两大类,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故排除A、B两项。题中没有涉及竞争的内容,故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D。
科目二(4-10)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队活动的类型。班队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主题教育活动、班队例会、班队文艺活动、班队体育活动、班队科技活动、班队劳动、班队游戏活动、少先队活动。其中,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的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而进行的教育活动。题干中,班主任利用“开学第一课”向大家讲解了“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是班主任围绕“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这一主题进行的教育活动。因此,这种活动属于主题教育活动。A项正确。
B项:班队例会是指以班或队为单位,通过会议形式,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它的类型一般有班务会或队务会、民主生活会、周会、晨会等。某中学每周一早晨都会开晨会,这属于班队例会。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班队文艺活动是班队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简称,是指学生通过健康的文化艺术娱乐活动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以学生发展的美感和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班队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主题活动是就某一特定专题而开展的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有特定的具体目标,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主题班会、学雷锋小组等。这种活动既能增加学生与活动目的有关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相关的情感和态度,长期活动则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做事情有始有终、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品质。题干中,围绕“爱我中华”教育活动是长期专门活动,该活动的目标是为了“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所以“爱我中华”教育活动属于主题活动。C项正确。
A项:文学艺术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对文艺的爱好和发展学生文艺方面的才能。如组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论、参观展览等活动,还可以成立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小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科活动是以学习和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可以按学科组成不同的小组,也可以依据某一专题成立小组。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社会实践活动是指组织一些参观、考察、社会调查访问、宣传、游览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队活动的类型。班队活动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主题教育活动、班队例会、班队文艺活动、班队体育活动、班队科技活动、班队劳动、班队游戏活动、少先队活动。其中,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的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其主要形式有:主题班队会、主题报告会、主题座谈会和主题伦理性讲话。题干中,某小学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是围绕“中国风”主题展开的,并根据小学计划组织进行的,属于主题活动。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意思是“知道它是这样的,更要知道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强调了在认识过程中要对知觉事物有深入的理解。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个体用过去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其实质是旧经验与新刺激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联系,以保证理解的全面和深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强调了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过程。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仍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指当对象特征不完备时,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保持完整性的特性。“窥一斑而知全豹”多用来形容通过局部了解全部,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过程。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对象进行加工理解,并以概念的形式标示出来。知觉的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的过程。
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类型。根据思维的凭借物(思维的内容)可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选项A,抽象逻辑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故A正确。
选项B,判断是用概念去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选项C,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
选项D,说法错误。
综上,本题答案选择A。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新课改倡导的教育观,是错误的。
(1)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材料中,李老师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打压学生个性,认为月季花应有“正确的”颜色,一味否定晓宇画的咖啡色月季花,没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李老师对晓宇独特的想法持否定态度,扼杀晓宇的想象力,坚持认为晓宇不应该画咖啡色的月季花,阻碍了晓宇创造性的发挥,没有关注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3)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材料中,李老师评价晓宇“没有画画天赋”而后转身离开教室,放弃了对晓宇的教育,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施教。
(4)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观中以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相关理念。材料中李老师仅给出颜色不对、没有天赋的结论,而没有探寻晓宇画出这个颜色的花的理由,没有重视教育过程。
(5)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观中由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的理念。材料中,李老师没有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也没有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
扫码关注公众号:济南中公教育
(更多教师招聘公告信息及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