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

首页 > 事业单位 > 招考信息 >

2025年聊城事业单位招聘面试名单|资格审查时间|面试时间汇总相关信息

山东中公教育 2025-04-17 10:36:13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2025年聊城事业单位招聘面试信息尚未发布,为了方便大家及时了解面试流程,山东中公教育特整理了以下内容,届时将同步为大家更新聊城事业单位面试名单、资格审查时间、面试时间等相关信息。

 

2025年聊城事业单位招聘面试名单|资格审查时间|面试时间汇总相关信息
县区 资格审查 面试时间 进面名单
市属 待发布 待发布 待发布
东阿县 待发布 待发布 待发布
临清市 待发布 待发布 待发布
东昌府 待发布 待发布 待发布
高唐县 待发布 待发布 待发布

山东事业单位招聘 山东事业单位面试 山东事业单位面试名单 山东事业单位资格审查

面试

面试由市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实施。面试人选从达到笔试合格分数线的应聘人员中,按照开考比例,根据招聘岗位和招聘人数由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并面向社会公布。笔试合格人数出现空缺的岗位,取消招聘;达不到开考比例的,按实有合格人数确定面试人选。面试人员应缴纳面试考务费每人70元。面试人选未按照规定时间向招聘单位提交有关材料的,视为放弃。经审查不具备应聘条件的,取消其面试资格。因放弃或取消面试资格造成的空缺,从达到笔试合格分数线的应聘人员中按笔试成绩依次递补并面向社会公布。面试设定合格分数线,达到面试合格分数线的方可进入考察体检范围。

面试结束后,笔试成绩、面试成绩按照各占50%的比例百分制合成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考试总成绩均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尾数四舍五入。根据考试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1:1的比例,确定进入考察体检范围人选并面向社会公布。同一招聘岗位应聘人员出现总成绩并列的,按笔试成绩、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确定进入考察体检范围人选,成绩仍相同的进行加试。

面试人选、面试具体时间地点、面试方式、面试人员考试总成绩和考察体检人员名单在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另行通知。

分享:选项分类是不是套路化?

面对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多项选择式题时,不少考生喜欢用分类的方式来高效地推进讨论,但也有部分考生对于分类的方法心存疑惑,认为提出分类会显得套路化和模板化,为此不敢采用此方法。今天中公教育来解答大家的疑惑。

分类,即对现有选项按照某种共性特征进行合并同类项,通常用于题干选项过多且通过确定标准仍然无法高效选出答案时,则可以先对选项进行分类,再由分类情况进一步选出最终选项。可以说,分类分析法是一种简化比较过程的方法,且往往选项数量越多时,分类分析越适用。那为什么有的同学会担心分类分析法陷入套路化,主要在于部分同学在使用分类分析法的时候陷入了一些常见误区。

误区一:强制分类。主要体现在为了分类而分类,找不到选项的共性特征,致使部分选项归类不合理引发争议;

误区二:硬性求全。主要体现在分类后默认从每类中各选一个,致使后续的讨论逻辑不严密,显得技巧性过强;

因此,分类分析法本身是我们高效推进讨论的重要方法,但在使用中也要关注使用方法,避免陷入套路化的怪圈。那么如何才能正确使用该方法,避开上述的使用误区呢?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对选项进行正确分类。

严格来讲,无领导面试的多项选择及排序题的分类没有固定的分类标准,一方面可以凭借考生对题干选项的不同理解而进行分类。如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照时间顺序分类(前中后),有按照主体分类(个人、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有按照层面分类(思想、制度、监管、技术),也有按照内外因分类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关注背景材料的提示,每一类选项之间最好构建一个逻辑或者层级关系。这样在考场中你的选项分类会得到更多人认可,可以更好推进整个讨论的进程。以一道例题进行说明:

【例题】随着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区域竞争政策的调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使得各大城市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大背景下,我市准备实施“万千人才引进项目”,吸引高素质人才进驻本市。在吸引人才的谈论会上,各方人士给出了以下八个选项:

(1)以高薪水来吸引人才;

(2)以零门槛落户吸引人才;

(3)给人才更多创业优惠政策;

(4)以住房保障吸引人才;

(5)给配偶安排工作;

(6)解决子女就学问题;

(7)给人才安家费;

(8)给予项目扶持;

问题:从以上8项中选择你认为最有效的3项,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对比题干8个选项不难发现,8项措施都是吸引人才在本地扎根发展的鼓励措施,只是侧重的角度不同,有在资金方面给予人才支持,也有解决人才及其家属在本地生活的后顾之忧,也有在创业就业上给予人才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故可合并同类项,将其分为三类,分别为,提供资金支持:(1)、(7);完善生活保障:(2)、(4)、(5)、(6);助力就业创业(3)、(8)。

当然,本题也可按时间逻辑,从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则这8项措施的最终分类为:引得来:(1)(2)(4)(7);留得住:(5)(6);用得好:(3)(8)。因此,要让分类显得不套路,得有一套言之成理,逻辑严密的分类方法,杜绝为了分类而分类。

在分类后也要避开“误区二”,切忌默认从每类中各选一个。因为分类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在每一类中各选一个选项,也可以全部选择同一类的选项,具体如何选择要阐述清楚选择理由。

如例题中按方法一分类后,要进行适当论述,我们可以说:要吸引人才在本地长远发展,资金鼓励、生活保障、就业创业三者的帮扶缺一不可,只有多方面共同发力,才能最大程度吸引人才,故而在三类当中各选一项。如按方法二进行分类,则可以对三类构建层级关系,即引得来是前提,用得好是发挥价值,留得住是最终目的,故从三类当中各选一项作为最终选项。总而言之,分类后如何进行选项选择,考生需有严密的论述逻辑,唯此才能避开常见的使用误区,让分类分析法的使用更加严谨。

立即扫码咨询↓ 扫码进群及时获取招考信息及备考资料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事业单位<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