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1.17)
为了帮助考试积极备战2024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济南中公教育小编特别整理了2024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本期内容:2024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1.17)。查看更多1月份教师招聘模拟题,点击并收藏>>>2024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汇总(1月份)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逐渐从偏重于外部因素作用的行为主义者向强调外在与内在因素两者并重转化,建立起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认为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观察学习,因为个体在多数情况下不可能通过亲手做并体验行为结果来进行学习,观察学习则可以大大提高学习速度,同时观察学习还可以避免人去经历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后果。
选项A,布鲁纳属于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提出发现学习及结构主义理论。
选项B,皮亚杰最早提出发生认识论,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选项C,斯金纳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提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综上,选项ABC为干扰项,故此题答案选择D。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学习水平分类中的刺激-反应学习。从学习水平来说,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刺激-反应学习是指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其中强化在该类学习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表现为先有行为后有刺激。选项A中先有了学生的擦黑板行为,再有了老师的表扬,同时老师的表扬强化了学生的行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选项,信号学习是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表现为先有刺激后有行为,题干中老师先发出“谁来回答”这一刺激,才有了学生举手这一行为,属于信号学习,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选项,辨别学习,即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做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题干中区分相近字属于辨别学习,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选项,连锁学习,即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个体首先要习得每个刺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连锁学习常见于动作技能的学习。题干中,学习游泳属于连锁学习,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念的学习。概念的学习有两种方式: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概念学习的这两种方式涉及不同的认知过程。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概念的具体例子中概括出概念的关键特征,其中涉及的认知过程主要是概括和分化。概括是指学习者从具体、特殊的例子中推导出适用于同类其他例子的共同特征。这里的例子是指概念的正例,如学生在柳条、莴笄、梧桐枝这个茎的例子的基础上,推导出茎的共同特征是有节、有芽、有皮。这就是概括。在概括时,学习者易犯两种错误,一是过度概括,又叫泛化,是指学习者把不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包括进该概念类别中。如学生认为,鸟就是能飞的动物,因而认为蝙蝠、蜜蜂都是鸟。二是概括不足,即把本该属于某一慨念的例子排斥在该概念类别之外。学生要形成正确的概括,还需要分化这一过程,所谓分化是指学习者在反例呈现的情况下纠止不当概括的过程。故C项说法正确。
选项A,变式,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选项B,分化,是指学习者在反例呈现的情况下纠止不当概括的过程。
选项D,概念同化,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指概念的关键特征通常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而后学习者利用其头脑中的相关原有知识来理解和习得(同化)概念的关键特征。
因此,ABD和题干不符,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选项A,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确,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精神障碍,多起病于青少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急性精神分裂症或急性期主要表现为“阳性”症状: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慢性精神分裂症或慢性期主要表现为“阴性”症状:感淡漠、意志缺乏、动作迟缓和社会退缩。
选项B,强迫症,指的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
选项C,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选项D,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题干中面对“马”这个刺激会害怕,在接触类似刺激“观光马车”时也会害怕,正是面对相似刺激做出相同反应的表现,故答案选择D。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的自我强化。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选项A,间接强化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选项B,替代性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选项C,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选项D,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题干中,小宇决定如果期末考试能考100分,就用零花钱给自己买个足球是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准,对自己奖励的表现,这是自我强化的过程。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C。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称为无条件反射,无需任何训练和经验而自动出现;而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称为条件反射。因此,A选项正确。
选项B,格赛尔根据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了成熟势力说。
选项C,陆钦斯进行了量杯实验证实了定势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选项D,纳金斯主张控制情境,采用褒奖和强化的方法,来修改儿童的行为。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7.【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发现学习的基本要素。
发现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
(1)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布鲁纳倡导以内在动机作为学习的动力之源;帮助儿童摆脱周围环境所给予奖惩的直接控制,以发现作为奖赏而自主地进行学习。
(2)探究解决方案。布鲁纳指出,在教学安排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以消极其惰性心理;在教学中要耐心等待,直至学生乐意动脑筋思考时,再授予具有一定难度的抽象概念,否则学生将会盲从地生吞活剥,不加以理解。
(3)灵活组织外界提供的信息。布鲁纳提供了两种思路:①把外部信息作为限定条件加以利用;②更精细地识别、洞悉信息所提供的内涵,抓住根本。
(4)灵活而执著地追求问题的解决。布鲁纳建议教师应培养学生对照比较的能力,发挥儿童操作学习的自我反应特性。
综上,ABCD都符合题意,本题选择ABCD。
8.【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有关先行组织者的研究表明,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①当学习缺乏必要知识准备时更为有效,对应选项D;
②学习材料缺乏良好组织时,作用较大,对应选项A;
③测验概念性知识的迁移效果比测验具体知识的保持效果更佳,对应选项B;
④通常具体形象化的先行组织者比抽象的先行组织者效果更好,对应选项C。
综上所述,有关于先行组织者的研究表明,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具体表现包括ABCD,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他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在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从而创立了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赫尔巴特是德国的著名教育家。其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题干对应人物有误,故本题错误。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认知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