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3年山东省教师资格笔试每日一练答案【5.29】

济南中公教育 2023-06-07 11:54:01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3)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其中,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动方面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老师能够促进学生成绩、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等全面的发展。反之,老师不能仅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题干中,凌校长提出:“老师们不仅要注重成绩提升,更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要让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而不只是‘死读书’。”这个看法是正确的,说明做到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项正确。

A项: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铸造了个性迥异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题干中,凌校长的看法是正确的,但并未提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题干中,凌校长的看法是正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学生观之“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题干中,老师的言行没有做到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因此是错误的。综上表明 C 项为正确选项。

A 项:对教师的行为定性是正确的,但解释的理由有误,上课并不是要杜绝当堂批评,而是要注意指正的方式方法,排除。

B、D 两项对教师的行为定性是错误的,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D。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熟练,指通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能迅速、精确运用的技能。传承,指继承并延续下去。两者都强调传统和继承,D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题干相符,当选。

A项:继承与开拓,开拓反义词是保守,其具有创新的含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习与创造中的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思考与想象中的想象指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科目二(4-10)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特征。思维有两个特征分别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选项A,间接性是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不能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

选项B,思维的概括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质和本质特质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二是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

选项C,直觉性为干扰项。

选项D,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题干中,古代中医以“望闻问切”这四个手段为中介,来诊断出病人的病情,是利用感官手段经过思维加工,间接地判断病变部位。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分与把握。这三种记忆在保持时间、容量和存储方式等方面均有差异。题干中主要提及的是保持时间和存储方式。从“复述”和“保持几十秒”可以看出,晓东记忆单词时还处于短时记忆阶段。故B项正确。

A项:瞬时记忆主要通过选择性注意来进行存储,且图像信息保持在1秒以内,声像信息保持2~4秒。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晓东的问题即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失败而仍停留在短时记忆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记忆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其中,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现象。感觉现象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感觉的补偿作用和相互作用。其中,感觉适应是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现象发生在所有的感觉中。其中,味觉适应是其中一个种类,题干中,芳芳长期在一家饭馆吃饭,一开始他觉得饭菜有点辣,吃久了觉得菜也不是那么辣,是因为发生了味觉适应,也就是发生了感觉适应。D项正确。

A项:感觉后效也叫作感觉后象,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当某些感觉丧失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分类。注意的分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其中,有意注意又称为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题干中,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这说明是有预先目的;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这说明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属于有意注意。A项正确。

B项:无意注意又称为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无意后注意不属于注意的分类。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有意后注意又称为随意后注意,是指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其中,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题干中,大家在一片小红花中一眼就看到了一棵绿色的大榕树,说明大家把大榕树当作对象,把一片小红花当作背景,所以能够清晰地把大榕树与小红花区分出来。因此,属于选择性。A项正确。

B项:整体性是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恒常性是指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知觉某一熟知的物体时,虽然该知觉对象的物理属性(大小、形状、明度、颜色等)受环境情况的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是对它的知觉却保持相对稳定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转移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小明不能将注意从课间游戏转移到课堂上,说明他注意的转移不够好。

选项A,注意的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B,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D,注意的稳定是指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心理品质特性。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选C。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参考答案】

(1)问题情境。

(2)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 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相关推荐:2023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5.29】

扫码关注公众号:济南中公教育

(更多教师招聘公告信息及时关注)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考试公告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公告 资格认定公告 考试动态 信息汇总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