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教师资格笔试每日一练答案【5.24】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3)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题干中孙老师的说法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了学生身心各个方面获得充分、和谐、自由的发展。B项正确。
A项: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包括:了解学习准备;抓关键期。题干中孙老师的做法没有体现出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生既是学习活动和自身发展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教学活动复合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真正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从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题干中孙老师的说法没有体现出忽视学生的主体发展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其中,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融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动方面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老师能够促进学生成绩、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等全面的发展。反之,老师不能仅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题干中,于老师认为,小学与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利用那些课程时间进行语文和数学课。这样的看法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其中,学生是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这是与发展观点相对立的。其实作为发展的人,学生的不完美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题干中,由于王明之前的不良表现,班主任认为王明即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不是好学生,对王明依然不看好。班主任这里是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属于忽视了学生是发展的人。A项正确。
C项:题干中,班主任李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是题干中没有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题干中,班主任李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没有看到学生是发展的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科目二(4-10)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内容。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题干中,学校组织学生去郊区义务植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C项正确。
A项:文学艺术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对文艺的爱好和发展学生文艺方面的才能,如组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论、参观展览等活动,还可以成立美术、书法、摄影等文艺小组。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科技活动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科技知识为目的的课外活动,如举办科技讲座,参观游览,成立无线电小组、航模小组、园艺小组等,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等“五小”活动,在学生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主题活动是就某一特定专题而开展的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有特定的具体目标,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主题班会、学雷锋小组等。这种活动既能增加学生与活动目的有关的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相关的情感和态度,长期活动则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做事情有始有终、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品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民主管理强调每个人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发挥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共同承担责任。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属于民主管理,D项正确。
A项: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的规章制度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班集体内有各自非正式集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朋友且隶属于一定的非正式集体。在集体积极价值的引导下,这些由学生自发形成的各自非正式的群体对学生的社会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种非正式群体中,可以学会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合作、忍让,如何组织共同活动和承担角色责任等等。因此,教师不应该严禁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D项正确。
A项: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班级机构组织起来的,这一机构维持和控制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班级领导集体包括班委会、小组长和各学科代表,以及班级团队组织等。团结有力的班干部是组织实施班级活动的重要保证力量。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班级管理机制。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训练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应将班干部视为班级工作的主角,自己只需当好“导演”的角色,把握好班级工作的节奏和度,处理好班干部之间、班干部和学生之间的一些矛盾,为班干部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管理。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知觉概念的理解。
A选项,感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B选项,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C选项,统觉的概念源于赫尔巴特,依据统觉原理,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的背景中形成的,因此课程的安排应使儿童能不断地从不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与题意不符。
D选项,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题干中,看见一株茉莉花并能认识它,是对茉莉花整体属性的反映,故此时的心理活动为知觉。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选项。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记忆的编码形式。瞬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以图像记忆为主)。短时记忆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有两种方式,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即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选项A,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极为短暂的记忆。瞬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以图像记忆为主)。
选项B,言语记忆是是由调查者用来检查应答者对单词和口语的记忆能力。
选项C,语义是指可以简单地看作是数据所对应的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所代表的概念的含义,以及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是数据在某个领域上的解释和逻辑表示。长时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包括表象和语义编码。
选项D,情景编码为干扰项。
题干中,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图像记忆。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少年先锋队的相关知识。《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规定:凡是6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所在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成为队员。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4)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5)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保持学习活动;
(6)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扫码关注公众号:济南中公教育
(更多教师招聘公告信息及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