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3年山东省教师资格笔试每日一练答案【5.18】

济南中公教育 2023-05-22 17:19:31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3)

1.【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题干中,范老师占用学科教学时间开班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说明其过分重视德育,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与全面发展要求的“五育并举”相违背。素质教育提倡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协调发展。因此,范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是对全面发展的片面理解。故本题选C。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理念中教育观部分的内容,重点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协调发展,其中德育是基础,智育是关键,五大方面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题意,张老师的做法只注重了学生成绩,即智育的发展,忽略了其他四育,尤其不利于学生的品德养成,顾此失彼而没有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B、C两项错误,故排除。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平均发展,D项错误,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理念中教育观之素质教育的途径。素质教育的途径包括全面教育,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把握新课改精神,负责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在把握新课改精神中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学习方式的改革,新课程要求更新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题干中万老师教学很认真,经常辛辛苦苦从上课讲到下课,嗓门特别大,被同事戏称为“全天候广播员”,可教学效果一直不好,就是因为万老师没有改变原来的接受学习教学法,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需要反思教学方式。综上所述,B项正确。

A、C、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科目二(4-10)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号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例如:看书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倾向于放到划出了重点的地方。这里体现的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综上所述,本题选C。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就叫知觉的恒常性。构成知觉恒常性的主要成分有四种,即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题干中光线发生改变仍然知道是红色,这是知觉的恒常性。

选项A,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选项B,整体性指选项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

选项C,理解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一般规律。

选项A,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选项B,感觉相互作用,也叫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选项C,感觉对比是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选项D,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是感觉的补偿,所以选择A。

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感觉后象。

A选项,视觉对比指由于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分为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

B选项,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别的能力,又称为辨色能力。

C选项,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了东西,这叫暗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

D选项,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称为视觉后像。

题干中,闭上眼睛外界刺激消失,但眼睛会出现一片黑背景,感觉依然保持这是视觉后像。故答案为D。

8.【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也是一切高级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故本题答案为D。

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2)整体性;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3)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4)恒常性: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就叫知觉的恒常性。题目中,有人关注盆景,有人关注条幅,说明了个体把不同的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因此本题选A。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材料中学生的行为是合理的。

①学生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刚开始学生的想法与王老师的想法存在巨大的差异,王老师认为自己都是为学生好,而学生却对王老师意见很大。

②学生的行为体现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材料中,学生上王老师的课时,总是提心吊胆,无法专心学习,从而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他们通过合理的渠道向学校反映了王老师的问题。

③学生具有“尊师”的良好品质。材料中王老师对学生的“告状”行为很生气,学生察觉到老师的情绪后,及时向老师道歉,做到了对王老师的尊重。

(2)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材料中,王老师没有把学生看作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固执地认为学生不知好歹。

②了解和研究学生。材料中,王老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学生对其提出意见后,没有深入调查原因,而是直接对学生大发雷霆。

③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王老师动不动就发脾气,还“痛骂”学生,没有做到尊重学生,把自己置于高于学生的地位,不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④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材料中,王老师在得到反馈意见后,没有想着和学生好好沟通,化解矛盾,而是对学生发脾气,说明其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⑤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自身人格。材料中,王老师从学校得到反馈后,只想着谴责学生,没有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缺乏反思能力;课上对待学生的方式过于粗暴,缺乏教育教学知识;动不动就发脾气,“痛骂”学生时还委屈地掉下了眼泪,缺乏情绪控制和调节能力。

相关推荐:2023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5.18】

扫码关注公众号:济南中公教育

(更多教师招聘公告信息及时关注)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考试公告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公告 资格认定公告 考试动态 信息汇总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