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教师资格笔试每日一练答案【5.17】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3)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题干中,邱老师将卫星发射的相关知识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主题课程,体现了邱老师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题干中,小聪提出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创新性的问题,王老师非但没有帮助他解决疑惑,还当众训斥他。这种行为不但不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而且会打击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是欠妥的。B项说法正确,排除A、C两项。D项说法错误。忽视学生的提问无益于答疑解惑,可能会使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分散精力,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题干中,班主任认为文艺是“旁门左道”,学习才是“正事”,限制小周参加文艺活动。这种做法无视小周的兴趣爱好,没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忽视了小周的个性化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相悖。B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A项说法错误。班主任要求小周成绩提高后才能参加文艺活动,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C项说法错误。素质教育要求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不是各方面的平均发展。
科目二(4-10)
4.【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少先队的基本知识。根据《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2020 年修改),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选项A,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其具有无意识、偏消极的特点,比如,上课走神、溜号。
选项B,注意的起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具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选项C,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比如,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选项D,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的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题干中学生不受上一节课的影响能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转到下节课的学习体现了学生注意的转移。故选D。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情感态度,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
选项A,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第一,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第二,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第三,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或活动的最后结果的兴趣。
选项C,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它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地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并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培养有意后注意的条件:第一,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第二,熟练和系统化。
选项D同选项A
该题中的“用彩色颜色做标注”增大了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所以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故选B。
7.【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类型。
选项A,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一个会议或曾经去过的地方。
选项B,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如记住一年有四季。
选项C,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如该怎样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即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述的。如打篮球。
选项D,陈述性记忆是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陈述性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
题干中的记忆产生于某时空关系下对事件的记忆,故本题选A。
8.【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首尾部分效果好,中间遗忘较多,因为受到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一般来说,前后所学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干扰。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前摄抑制;后面学习的信息对前面学习的信息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故选择D。
9.【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记忆的分类。
A选项,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B选项,形象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
C选项,动作记忆是指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
D选项,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是极为短暂的记忆。
题目中浏览过清明上河图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形象,就属于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10.【参考答案】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先对遗忘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
(1)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2)遗忘是不平衡的;
(3)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
扫码关注公众号:济南中公教育
(更多教师招聘公告信息及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