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1.19)
为了帮助考试积极备战2024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济南中公教育小编特别整理了2024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本期内容:2024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1.19)。查看更多1月份教师招聘模拟题,点击并收藏>>>2024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汇总(1月份)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有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孩是指呈现厌恶刺激,从而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负惩罚是指撤销愉快刺激,从而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
A选项,“买玩具”,是给予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成绩超过80分”的行为,故为正强化。
B选项,“不用打扫卫生”是撤销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成绩超过80分”的行为,故为负强化。
C选项,“参加补习班”是呈现厌恶刺激,从而减少其“成绩低于80分”的行为,故为正惩罚。
D选项,“不能看电视”是撤销愉快刺激,从而减少其“成绩低于80分”的行为,故为负惩罚。
综上所述,B选项的做法体现了负惩罚,故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题干中,小明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属于典型的观察学习。故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亲历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直接体验其行为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在这类学习中,个体要表现出一定的行为,然后个体为自己采取的行为受到相应的强化或惩罚。题干中小明并未亲身经历,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选项C,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选项D,试误学习是指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建立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学习。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选项。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强化的分类。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惩罚一个孩子让另外一个孩子看,属于观察榜样的行为的结果,从而收到相应的强化,这符合替代性强化的特点,故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正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题干中,通过饿孩子一顿来抑制吃饭不认真的行为属于正惩罚,不符合题意。
选项C,负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题干中通过拿走玩具来抑制乱砸玩具的行为属于负惩罚,不符合题意。
选项D,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家长答应要求后可能增加孩子后续通过哭闹来满足要求的行为,属于正强化,不符合题意。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的效果律。效果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这表明指如果一个动作伴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会增强。桑代克指出,喜悦的结果会加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厌烦的结果则会减弱联结程度。题目中,“得寸进尺”指的是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即喜悦的结果会加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符合效果律的含义。故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选项C,该项未体现效果律,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选项D,入乡随俗体现了一种从众心理,D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效果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题干中,胡老师及时进行表扬是及时给予学生良好的反馈,能够加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这体现了效果律。故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准备律是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选项B,练习律是指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选项C,动机律不属于桑代克三大定律,为干扰项故排除。
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D选项。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先行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题干中,李老师为了增强可辨别性而设计的能够指出新旧知识异同的组织者属于比较性组织者,故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陈述性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它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该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选项CD,均为干扰项,故排除。
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
7.【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观察学习是通过样作用来实现的,榜样具有激励与引导行为的作用,榜样本身的特点及榜样示范的特点都会对学习者产生不同的影响。
其中影响观察学习的榜样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与学习者的相似性。榜样在年龄、性别、态度、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如果与学习者相同或相似,学习者一般较容易学习榜样的行为,并能引起对榜样模仿的动机。由于观察者与榜样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增强了榜样的模仿性、对于观察者来说,会感到模仿成功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更大一些。另外由于相似性更加凸现了榜样的作用,使观察者视“榜样”为个体努力的目标。因此,现实中我们发现观察者与榜样相似点越多,模仿的可能性就越大。故A项正确。
(2)榜样的地位和声誉。就榜样的特点来说,与身份较低的人相比,那些地位较高、社会声誉良好的人能够引起观察者的注意,更能有效地引起观察者模仿榜样的行为。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体育运动出色的学生,有文艺或其他特长的学生,以及班级或学校里的学生干部等。这些学生由于在某一方面比较成功,很容易突出他在同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同学中的影响和声誉要大一些。例如,学校中的“球星”、“歌星”、“舞星”等有特长的学生就很引人注目,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或崇拜心情。因而更容易成为同学中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包括着装打扮很容易被同学模仿。故B项正确。
(3)榜样的能力水平。一般来说,能力强的人更能有效吸引他人作出与其相似的行为。另外,榜样的能力往往是他取得社会成就,赢得社会地位和良好声誉的重要原因。另外,榜样所表现的能力水平要更接近观察学习者,能力太低的榜样对观察者没有吸引力,能力太高的榜样,又会让观察者感到高不可攀或望而生畏,由于观察者的力所不能及而失去榜样的作用。
(4)榜样的人格特征。观察者更愿意模仿富有人格魅力的榜样行为。因为,人有向善的一面。榜样良好的人格特征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影响力,会使学习者产生敬意或爱慕情感,并心甘情愿地去模仿榜样行为。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人格塑造尤为重要。教师人格不仅表明教师的修养水平,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行为、人格及人生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故C项正确。
D选项,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所以,家长也要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故D项说法正确。
综上,ABCD四项均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ABCD。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惩罚指的是通过给予厌恶刺激或者剥夺愉快刺激,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题干中完成作业,解题正确都是要增加的行为,“自主活动、休息”等都是给予的强化刺激,这一过程体现的是正强化而非惩罚。
该说法错误。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自我取向的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从学习理论与教学策略取向二者的关系看,教学策略的不同主张都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前文介绍的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在理论上是以行为主义、讯息处理以及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三种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同样的,我们在此所要介绍的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其理论基础也不是取自单一学习理论。此一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另一方面是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故表述正确。
10.【参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学习理论的理解。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①正惩罚是指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题干①中,不少学生都出了错,刘老师罚出错的同学把篇文章抄10遍,让学生抄写10遍对学生来说是属于厌恶的刺激,是为了消除或抑制听写出错这一行为。
②正强化指的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②中,小亮只要进入班级前三名,就给他买变形金刚玩具,买变形金刚玩具是属于一个愉快的刺激,为了增加进入班级前三名的概率,属于正强化。
③惩罚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负惩罚是指儿童出现一个不适宜行为时,去掉一个好的刺激,即不给予原有的奖励,以减少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出现概率。题干③中,小松如果考试没有进入前三名,就不让在暑假看电视。这属于去掉了一个好的刺激(看电视),属于惩罚中的负惩罚。
④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④中,当学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撤销了处分,是属于撤销一个学生厌恶的刺激(处分),增加良好表现的行为,属于负强化。
⑤消退是指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题干⑤中,小安哭着闹着要买手机,姐姐不予理睬,属于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