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2023年山东省教师资格笔试每日一练答案【4.23】

济南中公教育 2023-04-24 15:24:27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4)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

其中,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题干中,王老师利用自己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家长会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说明王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践行了爱岗敬业的要求。故 A 选项正确。

选项 B,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与题干不符,故选项 B 错误。

选项 C,爱国守法要求教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与题干不符,故 C 选项错误。

选项 D,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与题干不符,故 D 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BCD 均与题干不符,故本题答案为 A。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A、B选项,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良师益友体现的是关爱学生这一职业道德。

C选项,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体现为人师表这一职业道德。

D选项,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体现终身学习这一职业道德。

题干中蓝茵茵老师能够进行刻苦的钻研,把最难上的也是最容易让学生走神的政治课上的既接地气也有实用性。能够体现这位老师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具有终身学习的良好职业道德。因此答案选择D。

教师职业道德为常考考点,主客观题型均有考查,考生需掌握每一种职业道德的含义及地位。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相关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要求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选项A和C中对教师行为的评价错误;

选项B正确,该老师的行为属于不认真批改作业,违背了爱岗敬业中的要求,因此是不合理的。

选项D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选项B说法正确。

4.【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干中诗句意为“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本意为赞美春蚕和蜡烛的奉献精神,常用于形容老师的伟大,把老师比作春蚕和蜡烛,赞美老师的奉献精神。故本题答案为B。

选项A,团结精神,教师道德素养中要求教师对待集体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要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选项C,友善精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到与人为善,平易近人,耐心温和,这也是学生喜欢的教师的应该具有的品格。

选项D,专业精神,教师的知识素养要求教师应该具有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政治理论修养。

A、C、D三项并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科目二(5-10)

5.【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和示范者。据此可知本题答案为D。

选项A,强化指通过某一刺激物改进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选项B,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选项C,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教学基本任务。

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

(1)传授与学习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题干中体育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基本任务。

A选项,传授与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B选项,发展学生体力,属于培养学生体育方面的能力。

C选项,发展学生智能,属于培养学生智育方面能力。

D选项,发展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属于培养学生德育方面。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B。

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规律。

选项A,知情意行等因素统一发展规律,是指个体品德结构中包含知、情、意、行四个成分,在德育过程中都要协调发展。

选项B,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规律,强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所以会出现反复性的错误。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选项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德育过程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转化与发展,便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进展,推动了青少年学生品德的成长。

选项D,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品德的规律,是指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个体品德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这体现了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故该题选择B选项。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

选项A,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选项B,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选项C,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选项D,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B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A。

9.【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由药物、身体疲劳、生理机制成熟、机体损伤等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

选项A,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由药物、身体疲劳、生理机制成熟、机体损伤等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

选项B,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符合学习的本质。

选项C,学习可以是外显行为也可以是内隐行为,所以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

选项D,动物和人类都可以有学习行为。

由此可见B、C、D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而A选项说法错误。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A。

10.【参考答案】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2)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二者有区别。

(3)要使知识的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就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给学生规律性的知识;二是重视学生的活动与参与;三是采用启发式教学。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关推荐:2023山东教师资格考试每日一练【4.23】

扫码关注公众号:济南中公教育

(更多教师招聘公告信息及时关注)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考试公告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公告 资格认定公告 考试动态 信息汇总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