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教师资格笔试每日一练答案【4.21】
参考答案及解析
科目一(1-4)
1.【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
选项A,为人师表指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选项B,清正廉洁指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牟取私利。
选项C,敬业爱业指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选项D,严谨治学指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为人师表是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故本题选A。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和终身学习。
选项A,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该老师收礼是利用职权谋私,违背了为人师表中的廉洁从教。
选项B,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题干并未体现老师关心爱护学生。
选项C,“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融洽关心”此说法为本题干扰项。
选项D,教师收礼不能做到廉洁从教,不仅做法失当,但在感情上也是无法接受的。
题干中,该老师收礼,是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的要求,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行为要求教师能够为人师表,尊重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
选项A,判断该老师行为是错误的,然后根据题干可知家长抱怨经常受到老师批评训话,说明老师没有平等对待家长。所以,选项A说法正确。
选项B,虽然对教师的行为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但是教师并不是对学生发展负全责的。
选项CD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加强学习;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学会反思;努力做到“慎独”。
选项A,加强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选项B,躬身实践,即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品质。
选项C,学会反思是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通过反思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
选项D,“慎独”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绝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综上所述,努力做到“慎独”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经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故本题答案为D。
科目二(5-10)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此题是考查对课堂教学技能中的提问技能。提问技能是教师通过提出经过设计的问题来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其目的包括: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复习和巩固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本题中数学老师的问题意在引起学生求知欲,故B选项正确。
6.【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及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选项A,作业布置与批改为教学工作第三个环节,学生作业是为了使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熟练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管理者要充分重视教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管理。
选项B,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选项C,课外辅导,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一种辅助形式,它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打好学习基础,而且也使教师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选项D,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为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题干中的起始环节和上好课的先决条件,都指向了备课工作。故本题答案为B。
教学工作环节为常考考点,需记忆每个环节顺序及作用。
7.【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对比。
选项A,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
选项B,实质教育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选项C,传统教育专指赫尔巴特及其学派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连续阶段。该学派传人赖恩把原来的第一阶段又分为两个阶段,加以变通发展为: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五个阶段。这个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传授系统知识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19世纪后半叶流传甚广,对欧美各地有很大影响。
选项D,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题干中,重视的是知识的培养,而能力无关紧要,属于实质教育的观点。故本题选B。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的应用。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道德修养法。
选项A,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选项B,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选项C,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选项D,品德评价法(奖惩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题干中“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指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环境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被熏陶、感染,属于德育方法中的陶冶教育法。B、C、D三选项均与题意无关,因此答案选择A。
9.【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一般学习理论。
选项A,强化说,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两大类型。正强化指的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选项B,认知失调论,是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使得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
选项C,从众论,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选项D,观察学习说,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另一重要来源。
题干中,榜样学习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学生是通过观察习得榜样行为。故本题答案为D。
10.【参考答案】
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我国学生德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德育途径主要有: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扫码关注公众号:济南中公教育
(更多教师招聘公告信息及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