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3.13)
为了帮助考试积极备战202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济南中公教育小编特别整理了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本期内容: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3.13)。查看更多3月份教师招聘模拟题,点击并收藏>>>202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汇总(3月份)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理论。B选项,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动机是强化的结果,强化可以增强学习过程中某种反应发生的概率,使行为与刺激之间的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题干中表述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和口头表扬是在学生出现了良好行为后给予一个他们喜欢的刺激,以增加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属于强化。因此本题选B。
A选项,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
C选项,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提出者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
D选项,成就动机理论提出者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题干中教师的行为不属于ACD选项,故选B选项。
2.【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动机的分类。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C选项,内部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主要涉及到求知欲、兴趣爱好等。题干中为了满足对数学的求知欲是内部动机。因此本题选择C。
A选项,高尚的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B选项,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例如一些奖励、表扬等。
D选项,低级的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ABD选项不符合题干的表述,故选C选项。
3.【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的分类。
选项A,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称为正迁移。例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
选项B,横向迁移又叫水平迁移,是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选项C,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即具体经验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例如,学习了日月对学习明的影响。
选项D,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题干中描述为一般迁移的含义。故本题选择D选项。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等方式实现的。同化和顺应,可促进新旧经验的概括化,重组可促进新旧经验的系统化。
选项B,新旧知识的同化是指同化性迁移,即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选项C,新旧知识的顺应是指顺应性迁移,即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选项D,旧经验重组是指重组性迁移,即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
BCD三项说法均不全面,故本题选择A。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
选项A,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目标,在进行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进一步明确认知目标、确定认知过程和环节、预计认知结果、选择认知策略并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等。
选项B,调节策略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调节策略能帮助小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选项C,监视策略是一种常用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不断反省和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是否在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
选项D,时间管理策略属于资源管理策略,是一种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时间的策略。
跳过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调节策略。故本题答案选择B。
6.【答案】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认知策略的分类。
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成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习工具利用策略和人力资源利用策略,BCD选项属于元认知策略,符合题干要求。
A选项,复述策略属于认知策略的一种,可排除,故本题选BCD。
7.【答案】B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纳的归因理论。维纳从三个维度,即内外部维度、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以及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对归因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内外部维度指的是造成事实的原因属于个体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因素;稳定与非稳定性维度是指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可控与不可控性维度是指行为能否为行动者或者他人所支配或驾驭。
选项A,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首先工作难度是属于个体的外部因素,其次工作难度是稳定的;再次工作难度是不可控的,并不能根据个人意愿随意降低工作的客观难度。
选项B,努力程度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首先努力程度是属于个体内部的因素;其次,正如人们经常说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见努力程度是不稳定的因素;再次努力程度可以受个人的控制,根据个人对当前活动的兴趣以及重要性认识来付出努力。
选项C,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首先能力是属于个体内部的因素;其次能力一旦形成,在一段时间内是比较稳定的;再次能力并不受个人的控制,不能随意地提高。
选项D,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首先运气是个体的外部因素;其次运气是不稳定的,时好时坏;再次运气是不收个人控制的,不能由个人决定运气的好坏。
题干中,属于内在因素的应有努力程度和能力。AD均属于外部因素,故本题选BC。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之间的关系。学习方法有较强的情境性,总是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联系,而学习策略往往与学习的一般过程相联系,但又不能脱离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的使用不一定与最佳效益相联系,而学习策略则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为特点的,学习者一旦熟练掌握了某种学习方法后,在相应的具体情景中往往凭习惯加以运用,而学习策略则是学习者经过对学习任务、学习者自身特点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后产生的方案。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题干中描述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没有区分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之间的不同。故本题说法错误。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分类相关知识点。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称为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2)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
题干中儿童总是把英语字母念成汉语拼音,说明拼音对于英语字母的学习产生了干扰,属于负迁移。故本题正确。
10.【参考答案】
材料中的小林丧失信心和动力的原因有以下原因:
首先,归因为内部的、稳定、不可控的,即归因为能力;材料中小林的学习落下之后,认为自己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既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归因错误。
其次,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不会向高层次需要发展。材料中小林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被老师指责不认真,课后作业不会写也被父母骂又懒又笨,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再次,产生习得性无助。材料中小林认为自己能力不行之后,每天只打卡根本不听课,对成绩也越来越无所谓,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最后,对网课不感兴趣,没有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材料中小林形容上网课是无聊直播,根本提不起兴趣,抱怨老师讲课的节奏太快,听不懂也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