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

首页 > 教师招聘 > 考试题库 >

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3.8)

济南中公教育 2023-03-08 16:14:08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为了帮助考试积极备战202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济南中公教育小编特别整理了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本期内容: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3.8。查看更多3月份教师招聘模拟题,点击并收藏>>>2023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汇总(3月份)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所有的儿童都要依次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B选项,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以下这些特征:泛灵论、借助表象来思维、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以及自我中心。题干中描述的是儿童将竹子和长凳当马骑,竹子和长凳本是没有生命的物体,而马具有生命,儿童不能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区别,说明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是泛灵论的体现,说明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故B选项正确。

A选项,0-2岁的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他们有了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在末期开始萌芽,出现了客体永恒性(9-12个月)。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C选项,7-11岁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守恒观念开始形成、思维可逆、去自我中心。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D选项,11-15岁的孩子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思维与成人接近,具有了处理命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等。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选B。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分别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选项A,0-2岁属于感知运动阶段。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B,2-7岁属于前运算阶段。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C,7-11岁属于具体运算阶段。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D,11-15属于形式运算阶段。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3.【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所有的儿童都要依次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A选项,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以下这些特征:泛灵论、借助表象来思维、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以及自我中心。所以A符号题意。

B选项,7-11岁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守恒观念开始形成、思维可逆、去自我中心。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C选项和D选项,11-15岁的孩子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思维与成人接近,具有了处理命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等。所以C选项和D选项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所有的儿童都要依次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0-2岁的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自己的感觉、知觉和动作(如视听触等感觉与手的动作)来认知、理解周围事物,并与之相互作用。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5.【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所有的儿童都要依次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以下这些特征:泛灵论、借助表象来思维、思维不可逆、缺乏守恒以及自我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因此ABCD说法均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故本题答案为ABCD。

6.【答案】A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所有的儿童都要依次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7-11岁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即儿童能够认知以客体虽然外形上发生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思维具有可逆性。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选项ACD符合题意。

11-15岁的孩子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思维与成人接近,具有了处理命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等。所以B选项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CD。

7.【答案】A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所有的儿童都要依次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7-11岁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即儿童能够认知以客体虽然外形上发生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思维具有可逆性,去自我中心。故选项A和选项C说法符合题意。

选项B,“假设推理”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选项D,“客体永久性”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故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C。

8.【答案】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所有的儿童都要依次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A选项,7-11岁的孩子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即儿童能够认知以客体虽然外形上发生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所以A选项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而非形式运算的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选项,11-15岁的孩子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思维与成人接近,具有了处理命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等。所以选项B说不能针对问题提出假设,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选项C和选项D符合形象运算阶段的特点。

9.【答案】AB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相关内容。皮亚杰把儿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是: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刻板性、没有守恒概念、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因而D选项错误,故此题选ABC。

10.【参考答案】

(一)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

教师一定要意识到,他们的学生总是在努力保持着积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个体。但他们马上就不得不面对现实,几乎从一开始,他们就被划入高、中、低小组,很快就根据相关的标准定了一个级。学生一旦被划入低水平组和被评为差等级,他们就很快失去了最初对成功的期望,这将可能导致颓废。教师的消极评价使他们造成了自己不是一个好的学习者这样一种自我概念,从而导致了更消极的评价。这些失落者有可能转向校外活动——可能是运动或社会活动,但一般是反社会行为。

在埃里克森看来,这种颓废儿童是勤奋与自卑危机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结果。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渡过这一危机,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评价以及课堂组织的方法对儿童的自我概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帮助学生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青少年是一个骚动的时期,在各方面都处于剧变的阶段,需要有人扮演劝告的角色,而教师正是其中的一位。

小学生通常错误地把他们的女教师叫做“妈妈”,教师角色和父母角色的相似对小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常常取悦他们的父母,得到父母的赞赏,但是对于青少年,教师角色和父母角色的相似起到相反的效果。青少年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是一个正常而必需的过程。这样,教师角色和父母角色相似就意味着拒绝教师的权威,正如拒绝父母的权威一样。

关键的一点在于青少年想被看作一个成人。他们一般愿意以类似成人的行为作出反应,这一原理意味着:1.中学生绝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2.绝不应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3.给以明确的指示,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4.注意同伴之间的关系,同样一个管理措施,在小学行得通,在中学不一定行得通。

参考答案:2023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3.8)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招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