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阅读资料 >

新时代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济南中公教育 2021-10-24 14:57:58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2021教师资格证正在积极备考中,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1教师资格考试,济南中公教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给大家带来:新时代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向往教师这个工作,但是我们都知道想要考取教师首先要拿到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那么大家都需要关注哪些内容呢?首先在中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一综合素质考试中,学生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这块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是需要重点备考与记忆的一节。现就“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备考指导。

一、知识链接

“以人为本”学生观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二、深度解读

1.考试题型:这部分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经常考查的形式主要是单选题和案例分析题,单选题相对比较简单,重点是案例分析题,一般的问题形式为“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某教师的行为”。

2.备考口诀:两独一发

口诀对应内容如下:

两独——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一发——学生是发展的人;

3.材料题备考战略: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价材料中老师的教学行为。

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还是错误

正确:该老师的做法是科学合理的,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错误:该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需要我们以此为戒。

第二步(分):理论+解析+结合材料(分条列点,3-4条)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前途的。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成长。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步(总):总结

正确:总之,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错误:总之,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我们要警戒。

三、试题演练

1.【单选题】陈涛成绩不太好,但上课时总是爱举手回答问题。有时候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回答时他又不会,不时被其他同学识笑。老师课下向陈涛问明原因后给予鼓励。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不得罪每一个学生

B.正确,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C.不正确,挫伤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

D.不正确,伤害了其他同学的正义感

1.【答案】B。解析: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题干中的描述及时陈涛经常冲动,但是老师仍然没有放弃他。故选择B。

2.【单选题】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

A.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

C.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D.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

2.【答案】A。解析: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题干中教师记录同学作业中有趣特殊的现象,在讲自己的判断作为反馈设计的依据,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所以从学生观的角度看题干中的表述符合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故选择A。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考试公告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公告 资格认定公告 考试动态 信息汇总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