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首页 > 教师资格 > 报考指导 >

山东教师资格综合知识与能力:重难点-德育过程

济南中公教育 2021-09-19 13:56:01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2021教师资格证正在积极备考中,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备考2021教师资格考试,济南中公教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给大家带来:山东教师资格综合知识与能力:重难点-德育过程

德育这部分的知识点,在教育学部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般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这部分都会出题,但是相对的题量会少一些。这部分的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主要以客观题为主,但是主观题也会考查。这部分知识点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大家能够抓住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接下来主要针对德育过程的相关概念及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这两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知识点1:德育过程的相关概念

1.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这里的两个关键词就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也就是说德育的过程从本质来说就是这两个关键词,个体行为能够符合社会的规范,社会的规范又能够在个体身上有所体现。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这一矛盾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它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这里的一个重点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学生现有的道德水平和老师要求学生达到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例如:老师们要求学生们都能够成为四有五育的人,但是学生们的道德水平仍然较低。这就体现了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3.德育过程的实质是教育者将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知识点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认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晓之以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随地吐痰是不对的,都知道把摔倒的老年人扶起来是高尚的,这就体现了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情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之以情”,我们知道扶老人是高尚的,扶起来我们就会很开心,如果看到老年人摔倒了而不扶起来,就会心生愧疚,这就体现了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当我们有了这样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后,一般情况下我们也不会立马就做出选择,当我们真的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摔倒的老年人时,心中也会有一些挣扎,扶起来是很好,但是如果去扶会不会被讹诈,此时我们的道德意志就起了作用,帮助我们做判断。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我们看一个人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品德基本上不会去看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而是看有没有一定的道德行为,也就是我们有没有真正的扶老人起来这个行为。只有真正做出了道德行为,才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德水平,所以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

(1)要注意全面性(统一性)

德育过程具有统一性。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又对道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道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协调发展。

(2)要注意多端性

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但是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此句易出现单选题。

2.活动和交往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1.认识性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由于学生缺乏道德知识、经验而呈现出认识上的差距或产生的错误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有错不知错”。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向他们反复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认识水平。

2.能力性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由于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不强、未能履行道德要求而出差错产生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犯错不自觉”。解决这种矛盾,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生活经验和加强道德的实际锻炼,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养能力来解决

3.思想性质的矛盾

这种矛盾是由于学生沾染上或已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与习气,因而不能遵循或根本不愿遵循道德规范犯了错误而产生的矛盾,学生常常表现为“知错也犯错”。对这种矛盾,要做到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思想与行为上的问题与错误,他们积极而认真的进行思想斗争,找出错误根源,并督促他们努力改正错误。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经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这一点,我们个体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有耐心和毅力。

2.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个体品德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练习题】

1.【多选题】德育过程是( )的过程。

A.培养知、情、意、行

B.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

C.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

D.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答案】ABCD。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规律的另一种说法是: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2.【单选题】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德育过程必须反复抓、抓反复。这里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A.知情意相处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品德规律

2.【答案】B。解析:个体品德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这体现了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3.【判断题】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次序进行。( )

3.【答案】×。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因为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在进行德育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多端性。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资格<

招考信息

考试公告 报名入口 准考证打印 成绩查询 面试公告 资格认定公告 考试动态 信息汇总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