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山东教招《教育基础知识》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练习题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即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常见的考查方式为例子型反选、启示反选,下面是一些关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练习题,以供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进行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选项A,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选项B,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作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选项C,不平衡性是指人的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速度前进的,而是按照不均衡的速度向前推进的,它有两个不同的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题干关键词“速度”、“加速平缓交替发展”等符合不平衡性的特点,符合题意。
选项D,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综上,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
2.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其启示。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选项A,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作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选项B,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选项C,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选项D,不均衡性即不平衡性,是指人的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速度前进的,而是按照不均衡的速度向前推进的,它有两个不同的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因此,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
综上,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D选项。
二、判断题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及其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2.“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提出的。(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及其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阶段性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因版面有限,且各地的考题较多,在此不做一一展示。但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明确备考方向:1.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每个规律需要理解并识记;2.规律和启示对应准确。